您现在的位置是:亿华云 > IT科技类资讯

聊聊获取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

亿华云2025-10-02 23:18:09【IT科技类资讯】3人已围观

简介前言给定一个单向链表的头节点,如何获取该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(从1开始计数)?本文将带着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,欢迎各位感兴趣的开发者阅读本文。思路分析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做进一步的分析:准备一个链表,它

前言

给定一个单向链表的聊聊链表头节点,如何获取该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(从1开始计数)?中倒本文将带着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,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数第开发者阅读本文。

思路分析

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做进一步的节点分析:

准备一个链表,它有6个节点,聊聊链表从头节点开始,中倒其值依次为:1、数第3、节点5、聊聊链表9、中倒15、数第21。节点获取该链表的聊聊链表倒数第3个节点。遍历两次链表

根据单向链表的中倒定义,我们可知:想要获取它的数第某个节点,只能从头节点开始顺着其指针往后查找。假设整个链表有n个节点,那么倒数第K个节点就是从头节点开始的第n-K+1个节点。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节点数n,那么只需要从头节点开始往后走n-k+1步就可以了。想要得到节点数n,就需要定义一个变量,从头开始遍历链表,每经过一个节点,这个变量就自增1。

也就是云服务器说,我们需要遍历链表两次,第一次计算出链表中节点的个数,第二次就能获取倒数第K个节点,如下图所示:

第1次遍历链表拿到了链表的长度n=6。第2次遍历链表获取到了倒数第3个节点处(6-3+1)的值9。

遍历一次链表

遍历两次链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最优解,我们换个思路来考虑下这个问题:准备两个指针。

第一个指针从链表的头部开始遍历向前走k-1(3-1=2)步,第二个指针保持不动。从第k步开始,第二个指针也开始从链表的头指针开始遍历,两指针同时向前走。由于两个指针的距离始终保持在k-1,当第一个指针到达链表的尾节点时,第二个指针正好指向倒数第k个节点。

实现代码

通过上面的分析,我们知道了如何用双指针的思路,只遍历一次链表就能获取链表的倒数第K个节点。接下来,我们来看下代码实现。

首先,亿华云我们设计一个名为GetLinkedListNode的类:

内部有2个私有变量。

pNext P1指针;

pHead P2指针。

构造方法接受1个参数:链表头节点。

对参数进行校验;

修改两个指针的指向:默认指向链表头节点。

export class GetLinkedListNode {

// p1指针

private pNext: ListNode;

// p2指针(与p1指针的距离始终保持在k-1)

private pHead: ListNode;

constructor(listHead: ListNode) {

if (listHead == null) {

throw new Error("链表头节点不能为空");

}

// 初始化两个指针指向

this.pNext = listHead;

this.pHead = listHead;

}

上述代码中,我们用了一个自定义类型ListNode,它描述了一个链表的节点应该包含哪些属性,对此感兴趣的开发者请移步我的另一篇文章:链表与变相链表的实现。

紧接着,实现获取倒数第K个节点函数:

接受一个参数K(从1开始),对参数进行有效性校验。修改p1指针的指向,将其指向k-1节点,k的范围也要做一下规避处理(其值大于链表总节点数)。同步修改p1、p2指针的指向,直至p1指针指向尾节点,p2指针正好指向倒数第K个节点。// 获取倒数第K个节点

getCountdownNode(k: number): ListNode {

if (k <= 0) {

throw new Error("需要获取的倒数节点数必须大于0");

}

// p1指针先走,将其指向链表的k-1位置

for (let i = 0; i < k - 1; i++) {

// k可能出现大于链表总节点的情况,服务器托管需要进行规避

if (this.pNext.next != null) {

this.pNext = this.pNext.next;

} else {

throw new Error("需要找的节点不存在");

}

}

// 两个指针同时向前走,直至p1指针指向尾节点

while (this.pNext.next) {

this.pNext = this.pNext.next;

if (this.pHead.next) {

this.pHead = this.pHead.next;

}

}

// p2节点正好指向倒数第K个节点

return this.pHead;

}

完整代码请移步:GetLinkedListNode.ts。

小tips: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,一定要尽可能地考虑各种边界情况的处理,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,提升代码的健壮性。

例如上述代码中所做的处理,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程序因取不到值而引发的异常报错问题,我们也管这种做法称为防御性编程。

这是一种良好的编程习惯,在编写代码的时候多问问自己“如果不······那么······”这样的问题,提前预见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,并为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处理方式。这样,当异常情况发生时,软件的行为也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,而不至于出现不可预见的事情。

测试用例

接下来,我们将前言中的例子代入上个章节所实现的函数中,验证下它能否得出正确的结果。

const linkedList = new LinkedList();

linkedList.push(1);

linkedList.push(3);

linkedList.push(5);

linkedList.push(9);

linkedList.push(15);

linkedList.push(21);

const getLinkedListNode = new GetLinkedListNode(linkedList.getHead());

const resultNode = getLinkedListNode.getCountdownNode(3);

console.log(resultNode);

运行结果如下所示,成功的解决了文章前言中所讲的问题。

完整代码请移步:GetLinkedListNode-test.ts。

注意:上述代码中用到的LinkedList是自定义的一个类,它实现了链表这个数据结构。

示例代码

本文所列举的代码,其完整版请移步:

GetLinkedListNode.tsGetLinkedListNode-test.ts

很赞哦!(37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