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万没想到 ,家G级窃这年头GPU还能泄露密码了 。被曝 主流6家公司的漏洞产品都中招,从英伟达英特尔AMD
,用户到高通苹果ARM,名被手机电脑都没跑。像素 并且不是卡A卡I卡高在处理AI
、大数据任务的通苹时候泄露 ,而是都没躲过在处理图形任务渲染网页的时候。 新攻击方法称为像素窃取(pixel stealing),家G级窃由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研究团队提出
。被曝 研究将出现在2024年的模板下载漏洞第45届IEEE安全和隐私研讨会上,不过现在论文和代码都已经开源了
。用户 研究人员开发的概念验证攻击称为GPU.zip 。 方法是像素在恶意网站嵌入一个iframe标签,获取被嵌入网站的内容如用户名
、密码的图像和其他敏感数据
。 通常来说
,浏览器的同源策略会阻止这个行为。 但现代GPU几乎都用到的一个数据压缩方法却不受此限制
。免费模板 这种压缩方法核显独显都会用
,主要目的是节省显存带宽并提高性能 ,不需要应用程序的参与,所以也不受应用程序规则的限制。 研究团队把不同GPU的压缩算法逆向工程出来后 ,就可以再把数据“解压”。 攻击思路很精彩,测量应用滤镜的渲染时间或缓存状态变化。 如果目标像素是白色,服务器租用滤镜结果不可压缩 ,渲染时间长;如果是黑色,则可压缩
,渲染时间短
。 通过时间差异判断目标像素的颜色,完成跨域获取像素最后可逐个获取所有像素,重构受害页面的完整信息。 实验中,在AMD的Ryzen 7 4800U上花30分钟可以97%的精确度渲染目标像素
。 Intel i7-8700上需要215分钟,精确度98.3%。云计算 准是很准 ,还不怕系统噪声干扰 ,不过好在攻击需要的时间较长。 要达成这个攻击 ,还需要浏览器满足三个条件 。 主流浏览器中满足全部条件比较危险的有Chrome和Edge
,Safari和Firefox免疫这种攻击 。 基于这点 ,英伟达和高通都表示没有计划做任何修补。 英伟达发言人表示,“已经评估了研究人员提供的调查结果 ,源码下载并确定根本原因不在我们的 GPU 中
,而是在第三方软件中 。” 高通发言人表示
,“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的威胁模型中,因为它更直接地影响浏览器 ,并且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由浏览器应用程序解决,因此目前没有计划进行任何更改。” 截至发稿时,英伟达、苹果、AMD和ARM还没有提供正式评论 。 谷歌Chrome方面也没决定是亿华云否进行修补,只是说正与研究团队沟通和积极参与 。 对于网站开发者来说,如果想避免这种攻击
,需要限制敏感页面被跨源网站嵌入。 可以在HTTP响应头中设置X-Frame-Options或Content-Security-Policy达成。 那么作为用户
,应该担心遭受这种攻击么 ? 研究人员测试发现
,大多数敏感网站都已拒绝被跨源网站嵌入
,易受攻击的大型网站发现有维基百科 。 也有网友提出了更彻底的解决方法,反正iframe使用越来越少,要不取消掉算了? 论文地址
:https://www.hertzbleed.com/gpu.zip/



